周延礼:声誉乃保险业安身立命之本
时间:2011/9/23
来源:中国保险报
作者:李画
9月22日,中国保监会副主席周延礼在河北秦皇岛举行的“保险声誉与可持续发展研讨会”上强调,对于以信任作为生存基础的保险金融业,良好的声誉已经成为其安身立命之本。
本次研讨会由中国保监会河北监管局、中国保险学会、中国保险报业股份有限公司主办。保险监管部门、河北省和秦皇岛市政府有关部门负责人,保险社团,保险业专家学者,以及近30家保险公司的负责人,共计约150人出席了研讨会。
周延礼表示,声誉风险是指由企业经营管理行为或其他外部事件,导致利益相关方或社会公众对企业形成负面评价的风险。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信息传播速度的加快和传播广度的扩大,声誉已经成为影响企业竞争优势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声誉风险甚至被称为“最令人畏惧”的风险。特别是对于以信任作为生存基础的金融业,良好的声誉已经成为其安身立命之本。保险业是管理风险的特殊行业,最大诚信是保险经营的基本原则。加强声誉风险管理、树立良好社会形象是保险业可持续发展的坚强基石和重要前提。
尽管近年来保险业风险管理水平日益提高,但对风险的防范依然不可忽视,尤其是全球金融业比较陌生又特别关注的声誉风险,是全行业面临的新课题。周延礼称,加强保险业声誉风险管理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必须树立国际视野和战略思维,立足当前,着眼长远,重点在三个方面下工夫:
第一,防范声誉风险必须在转变经营理念上下工夫。全行业要充分认识到保险声誉以及声誉风险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对声誉风险的认识提高到事关企业生死存亡的高度,自上而下地树立声誉风险意识。要将声誉意识贯穿于产品开发、销售、保全以及理赔等全过程和各环节,统筹考虑声誉风险因素,切实将保护保险消费者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不能因眼前利益而影响行业整体声誉。要加强保险从业人员诚信建设,建立以声誉为导向的企业文化,使声誉风险防范成为全员自觉意识和行为,朝着建立良好行业声誉的方向共同努力。
第二,防范声誉风险必须在加强内控管理上下工夫。要将声誉风险纳入到全面风险管理体系之中,建立声誉风险管理的内部组织架构,实现声誉风险的专业化管理。在机构设置上,明确声誉风险管理的归口部门,赋予其足够的条件和权限,高效便捷地开展声誉风险管理工作。在职责分工上,要将声誉风险防范、舆情监测与处置、新闻宣传、信息发布等职责统一授权于声誉风险管理部门,发挥其综合管理、快速协调的作用。在队伍建设上,要加强对声誉风险管理人员的培训,努力打造一支素质高、业务精、能力强的声誉风险管理队伍。
第三,防范声誉风险必须在建立长效机制上下工夫。要建立健全舆情监测制度,强化舆情监测分析能力,有效监测各类负面舆情。完善保险风险排查制度,将声誉风险作为重点排查对象,定期对可能存在的声誉风险隐患进行排查。建立声誉事件应急处置制度,明确风险类别,明晰处置流程,有针对性地对不同类别或级别的声誉事件进行有效管理。完善和落实保险公司信息披露制度,确保对外信息披露的准确性、一致性和权威性。保险监管部门要加强对声誉风险管理的督促和引导,对行业重大声誉事件实施监测,对可能引起声誉风险的经营行为采取严厉的监管和处罚措施。此外,还应通过加强行业自律、保险宣传以及保险消费者教育等方式维护和建立全行业的良好声誉。
河北省政府常务副秘书长苏银增在研讨会开幕式上讲话时表示,保险是金融体系三大支柱之一,应当服从、服务于经济建设大局。保险业在支持河北新农村建设、应对突发事件和自然灾害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河北保险业已经渗透到全省的各个行业和各个领域中,成为全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有力助推器。希望保险业进一步加强自律,加强诚信建设,把防范声誉风险作为可持续发展的基石,使保险业成为社会诚信的示范行业。
中国保险报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赵健代表主办单位在开幕式致辞时表示,“保险声誉与可持续发展”不仅是保险行业关心、也是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媒体是保险公司和保险消费者之间的一条重要纽带,保持与媒体的良好接触,借助各种媒体平台,定期或不定期的宣传保险公司的价值理念,在一些重大事件和突发事件上加强信息沟通,配合媒体加强正面宣传报导,都是改善行业形象,增加企业和行业美誉度的必不可少的途径。作为保险行业的舆论主阵地,《中国保险报》多年来一直积极倡导诚信文化。《中国保险报》和中保网还将进一步开展建设性的舆论监督,开展保险服务评比活动,发出行业主流声音,努力维护和提升保险行业声誉。
河北省秦皇岛市市长朱浩文致辞称,本次研讨会为业内精英和专家学者提供了一次难得的交流契机。秦皇岛市将充分利用这一良好平台,积极学习借鉴研讨会成果,积极谋求工作创新,推动秦皇岛市金融保险业发展再上新水平。
河北保监局局长吕宙在发表主题演讲时表示,社会监督是提升保险声誉水平的重要推力,要充分发挥社会监督作用,助推和鞭策保险行业提升声誉,健全保险信息披露制度,扩大信息披露范围、频度和渠道,将保险经营行为置于社会公众监督之下,保障保险消费者的知情权。要探索和建立第三方保险服务质量和信誉评价机制,综合考评保险公司合规经营、服务水平、信访投诉等状况,形成提升行业信誉的激励约束机制。同时,要加强与新闻媒体的协调沟通,坚持正确的舆论宣传导向,在对声誉事件进行客观报道和舆论监督的同时,努力减小声誉事件的负面影响。
研讨会开幕式由中国保险学会会长罗忠敏主持。人保财险总裁王银成、太平洋保险集团党委副书记施解荣、泰康人寿总裁刘经纶、中国人寿财险总裁刘健、中国人民人寿总裁李良温、平安养老总经理赵卫星、LIMRA中国代表处首席代表赖正平以及郝演苏、王绪瑾、郭金龙、王国军、尹成远等专家学者先后发表演讲,探讨如何防范和管理声誉风险,促进保险业可持续发展。保监会稽查局局长裴光、保监会政研室副主任熊志国、河北保监局副局长王晓东先后主持研讨。
保监会培训中心主任邹飞及河北省金融办副主任樊长坤、太平洋产险常务副总经理许建南、太平洋寿险副总经理王光剑、中国大地保险副总经理郭敏等参加了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