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科技-产业-金融”新循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解读之二

时间:2022/12/20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     作者:于晗
  产业是经济发展的命脉,金融是科技进步和产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日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产业政策要发展和安全并举,优化产业政策实施方式,狠抓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推动“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
  
  继2021年1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后,本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提推动“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专家指出,下一步,要着重发挥金融领域作用,加大对关键领域、战略性新兴产业等新动能的支持力度。
  
  构建新三角循环
  
  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科技-产业-金融”是重要的循环载体之一。2020年,党中央国务院提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在此基础上,去年12月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首次提出实现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
  
  “经济学概念中,良性循环是指事物周而复始不断运动,从而实现量的变化和价值的提升。‘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则是指这三要素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过程中,相互关联、互为依托,按照产业发展顺序实现各自价值的提升和功能的发挥。”中安金融科技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杨丽萍指出。
  
  杨丽萍认为,步入新时代,全面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很重要的一点是产业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能否在短期内实现突破,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具有基础性、全面性影响的就是要让“科技-产业-金融”形成联动并保持良性循环,为此必须构建以金融为驱动的“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作用机理。
  
  当前,中国经济正在逐步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结构优化和提质增效将是未来5年的工作重点。其背后反映的正是中国经济循环逻辑的改变。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指出,随着形势变化,“房地产-基建-金融”旧三角循环将由“科技-产业-金融”新三角循环所替代,这将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坚实支撑。
  
  展望新一年经济工作,“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是全年发展的总基调,畅通各循环是保“稳”的重要举措。激活“科技-产业-金融”循环动能,革除循环过程中的各种障碍对于构建新发展格局具有历史意义,更有现实意义。
  
  发挥金融力量
  
  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近年来,金融作为社会资金运动的总枢纽,满足了各个市场主体运营和生存的资金需求。从金融视角构建“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推动科技和产业共同发展,是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抓手。
  
  “比如,我们迫切需要加快产业体系优化升级,这就需要加大制造业研发和技术改造的投资力度,加大新领域新赛道的投入。这些投入既是当期需求,未来产生高质量供给后,又会进一步创造有效需求。”中央财办有关负责人坦言。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金融系主任何平表示,在金融方面,需要创新运用投贷联动、投保联动、投债联动、科创基金等多种方式,加大对“卡脖子”等关键领域、战略性新兴产业、产业改造升级、现代服务业和数字经济等新动能的支持力度。
  
  植信投资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表示,明年国内投资方向可能优先向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推动“专精特新”发展、巩固优势产业领先地位、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构建优质高效的服务业新体系、建设高效顺畅的流通体系、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及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等八方面倾斜,从而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提升产业效率和安全水平。
  
  “从政策导向来看,一方面,要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提质增效,传统制造业数字化转型、高耗能企业绿色改造、生产性服务业高端化延伸,促进数据、人才、技术等生产要素在传统产业汇聚,实现优势产业的内涵集约发展;另一方面,要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预计明年政策将给予企业充分的科研支持,包括‘专精特新’补贴、研发支出加计扣除、政府购买等,并通过产业投资基金及各类政府投资引导基金带动行业发展,实现‘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中信证券研究指出。
【新疆保险网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仅供读者参考,产生风险自担,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