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节看保险 反车险欺诈:练内功重于借外力

时间:2017/6/5     来源:中国保险报·中保网     作者:黄明明 王小韦
  反车险欺诈是保险公司经营车险过程中一项重要工作,相关的案例分析和新闻报道汗牛充栋,出于工作需要,笔者会主动阅读。在保险业界撰写的文章中,一般多数会揭摆车险诈骗分子多么猖獗,侦破工作如何艰苦,效果如何突出。

  但是,最近笔者阅读一位经历打击车险欺诈的公安人员的相关文章,其中分析车险欺诈高发原因是诈骗分子利用了保险公司经营中的薄弱环节,建议保险公司应当加强内控制度建设,引起笔者思考,增加了反车险欺诈的新角度。

  反车险欺诈中,练内功是指保险公司通过对人员、业务管控,提高保险经营能力,不给诈骗分子留下可乘之机;借外力是指在侦破一些案件中,还是要依靠公安、法院等司法力量。对于反车险欺诈案件,有的保险公司工作人员认为,根据《刑法》《保险法》等法律法规,对于一定情节的保险诈骗行为,公安等司法部门参与侦破是履行职责行为。这样的认识没有原则性错误,但是从大量车险欺诈案件中,的确暴露出保险经营过程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只要保险公司主动完善,就可以避免和过滤一些欺诈案件的发生。

  管人员:全主体参与

  做好反车险欺诈、反保险欺诈工作,要在公司树立一种系统的责任观,要动员所有的管理人员、一线正式业务人员以及签约的个人代理人知晓,反车险欺诈是公司经营的重要内容,要同舟共济,不要认为此项工作就是保险公司相应专职部门一家的工作,需要加强对销售人员、核保人员、出单人员、查勘人员等所有相关人员的管理,突出全主体参与。在保险销售环节,要求销售人员必须见到投保车辆并按照公司规定的标准对投保车辆进行拍照,要求销售人员必须见到投保车辆行驶证、产权登记证书的原件并按照要求复印;在核保环节,要求核保人员加大核保抽查的范围;在核算保费环节,准确确定投保车辆的公允价格;在查勘定损环节,要提高查勘员的工资待遇,不要让查勘员轻易成为不良汽修厂“围猎”的俘虏,推行查勘员交流制度,保护好查勘员和保险公司。

  通过对大量车险欺诈案件的分析,豪华二手车是进行车险欺诈被运用最多的道具。针对这个现象,不妨思考以下四个问题:第一个问题,车险欺诈道具为什么不用豪华新车或者普通车的新车?第二个问题,车险欺诈道具为什么不用普通车型的旧车?第三个问题,车祸后果程度不是小剐小蹭,而是燃烧、坠崖等恶性事故?第四个问题,严重的后果中,司机一般都是轻微外伤、鲜有死亡?揭开背后的本质根源在于利用了保险中全损的机制。细细思量,反车险欺诈貌似一件很难的工作,如果参透其中蕴含的玄机,迎刃而解不是难事。

  管业务:全过程管控

  保险公司的经营流程中,从产品设计、营销、出单、风险管控、理赔、打击欺诈等全过程,也可以看做是流水线操作。在流水线作业过程中,上游生产环节中出现的产品瑕疵一定会为下游环节埋下隐患。车险欺诈分子之所以选择豪华二手车作为诈骗道具,也是经过精心策划的。为此,要求保险公司在管控中,对流水线直接上下游之间、间接上下游之间要建立合作机制,更要建立制衡机制。

  在制衡机制建设中,包括业务品质制衡和利益机制制衡两个方面。在业务品质方面,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要求销售部门必须见到真正投保车辆,必须看到真正的行驶证,并对行驶证记载的车辆登记日期等关键信息进行审核。如果有拿不准的情形,提前转至核保部门、核赔部门、稽核部门进行确认。二是要求销售部门、核保人员、出单人准确确定二手豪华车的公允价格,如果要上调价格必须履行非常严格的审批程序。在利益制衡机制方面,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建立退佣退薪制度。对发生的车险欺诈案件进行分类,对于其中存在人为调高二手车价格诱发的案件,要求具体销售人员退回领取的车险销售佣金,要求管理人员退回基于此笔业务的薪酬。上游部门工作发生失误,要在部门内部进行问责相关人员。二是上游部门工作发生失误,要向下游部门承担责任。

  公开报道显示,有的先出险、后投保(俗称“倒签单”)车险欺诈案件是由保险公司内部人员“配合”。通过优化现行的业务流程,通过上下游部门制衡机制的建设,充分调动全员规范保险业务的积极性,很多车险欺诈案件就能够有效防范。

  靠技术:全领域覆盖

  反车险欺诈工作,从大的方面说似乎很复杂,需要保险业内外密切配合;从小的方面说貌似很简单,只需要保险公司内部加强管控,就可以从很大程度场合避免车险欺诈的发生。保险公司加强管控,从对象上要明确加强人员和业务流程的处理,在手段上要依靠技术。尤其是在当前移动互联网技术高度发达、智能手机高度普及以及资费大幅度下降的时代背景下,更要依靠技术手段规范保险经营的全过程,服务于公司自身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一是要求保险行业协会牵头或者保险公司建立强大的技术后台,满足业务管理需要。二是在车险销售环节,要求销售人员实地验车。如果不能胜任验车工作,实时上传投保车辆照片、行驶证等证照。三是要求保险行业协会加快推进不良汽修厂和失信消费者名单,如果因为涉及隐私不便于面向社会公开,可以在保险行业内部共享。

  通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减少人员因为业务能力、主观意识、业务流程设计缺陷等原因产生失误而给车险欺诈留下可乘空间。

  车险欺诈,是伴随着车险事业萌芽应运而生;反车险欺诈,的确又任重道远。立足于保险行业而言,对于重大、疑难、团伙等欺诈案件需要争取公安等司法部门的支持,但是从保险行业的本质来说,通过加强自身业务能力建设,铲除车险欺诈的温床,有利于公司发展,有利于保险行业发展,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新疆保险网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仅供读者参考,产生风险自担,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